6月5日中国化工报社官方网站——中化新网报道了题为《山东化工高等院校走进企业 办学“接地气”》的文章,对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山东省高等学校第十八届化学化工学院(系)院长(主任)会议在滨州学院召开,山东省高等院校化学化工院校200名化工专家、院长、主任,一起走进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探讨化工院校如何在新常态下办特色学校,进一步为石油化工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们投资1800万元建设的化工实训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像走进化工企业生产现场一样,学习了3年就等同于在企业工作了3年。”滨州学院化学工程系党委书记耿玉宏告诉记者,近年来,化学工程系在省、市、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山东一流、特色突出、实力雄厚”国家级示范性化工学院为目标,不断探索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平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化工企业的特色道路。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院长、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冯维春介绍了与化工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对接的具体业绩。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刘宝胜分析了当前化学化工行业的发展形势,并希望通过本次对接会议,进一步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科研学术水平,推动化学化工学科的蓬勃发展。
刘宝胜要求化工院校必须在新形势下,做好化工院校和企业对接宣传工作。为化工企业培养人才是发展之根,而利用媒体宣传与企业进行人才以及项目的对接是本,只有适应新常态下的新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弥补不足。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宪峰表示,希望各高校新形势下,一如既往的根据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同时共同打造精品教学和科研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来自化工机械、实验仪器设备等领域的20余家企业代表与院校进行了对接。
网站连接:http://chemequ.cn/news/detail-20160607-16393.html